直视下房角分离、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房注射曲安奈德对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完成单位: 宣汉县人民医院
参与研发人员: 刘洪 贾烈曦 冉启军 刘忠兰 吴波 廖涛 谭晓勇 向和平 王宏 李镭 陈中山 张永莲 杨燕
评价机构: 宣汉县科技局
专家组成员: 李瑞芬 王蓉 吕长雨 梁海洲 刘辉
评价完成时间: 2022年10月20日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所属区县: 宣汉县
成果简介:

本项目是2020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类),课题名称“直视下房角分离、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房注射曲安奈德对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立项编号20YYJC0010,由宣汉县人民医院承担。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项目任务合同规定的内容,达到了任务合同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总体目标任务

1、制定一个以术中直视下房角分离、前房注射曲安奈德为手段的抗炎方案,用于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的炎症反应以及眼压,并在临床推广。

2、确定术中用药的最小剂量,减少药物引起并发症的可能。

3、发表论文1-2篇。

二、项目管理情况。

1、管理组织:本项目在医院科教科的监督管理下开展,同时眼科内部设立科研教学组,对本项目的推进实施进行监管。

2、项目于2020年5月开始申报,2020年7月正式出文立项。

3、2020年4月20日召开项目启动会。邀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贾烈曦教授进行项目指导。

4、2020年6月18日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5、2020年7月开始正式筛选病例。

6、2021年10月完成病例收集81例。

7、于2022年2月接受达州市项目中期检查,并提交文字报告。

8、2022年7月申请验收结题。

三、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技术创新目标

产品或技术名称

目标任务指标

完成情况

评价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0)项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一种便携式眼药水盒,专利号15732207;一种改良式视力表灯箱,专利号14760560。

超额完成

 

论文专著

公开发表1-2篇

已完成论文撰写2篇:《马凡氏综合征合并双眼晶状体脱位1例报道》发表于《医药卫生》2021年第11月24,00194-00195页;《直视下房角分离、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房注射曲安奈德对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正在投刊阶段。

出版《眼科护理查房案例精讲》专著1部,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超额完成

2、示范应用目标

项目

目标任务指标

完成情况

评价

推广应用目标

制定一个以术中直视下房角分离、前房注射曲安奈德为手段的抗炎方案,用于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白内障手术后的炎症反应以及眼压,并在达州市范围内推广。

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眼压控制后,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术中直视下分离房角,术毕前房注射0.5mg曲安奈德,能够在术后短期取得更好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得到有效控制。

 

完成

人才引进及培训

培训科技管理人员(1)人

 

培训科技管理人员(1)人,方诤冬,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

完成

3、人才培养目标

项目

目标任务指标

完成情况

评价

职称晋升

高级1人,中级2人

已完成中级职称晋升2人,已完成高级职称晋升2人。

超额完成

学位人才

在读硕士研究生(0)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1)人,陈中山,就读于重庆医科大学。

超额完成

吸纳大学生就业

本科生(0)人

吸纳本科生(1)人就业,王健,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

超额完成

四、项目开展情况

1、2020年4月20日召开项目启动会。项目组成员及科教、检验部门相关领导出席会议。项目负责人幸勇对项目的基本情况及技术路线进行了介绍。项目组成员就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组成员作了明确的任务划分。启动会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贾烈曦教授参加启动会,并进行现场指导。

2、2020年6月18日,医院伦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伦理审查会,通过相关专家对本项目研究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同意该项目的开展实施。

3、项目组以因急性发作收治入院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经局部和(或)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或前房穿刺放液成功控制眼压(≤21.0mmHg)、经房角镜与前节OCT检查房角关闭程度>180°、裂隙灯检查角膜透明的患者为纳入标准。同时以眼部其他可能影响房角功能及前房深度的疾病患者,如陈旧葡萄膜炎、高度近视等;严重眼底病患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等;糖尿病、全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内眼手术史、眼部外伤史患者;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等为排除标准收集病例。在筛选出合适病例后,将患者随机分A、B、C、D四组,由同一医师进行手术,实施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前由项目组成员吴波、刘忠兰等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知情同意谈话,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天、3天、1周、1月及3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细胞计数和房水闪辉分级的值。

2020年6月25日纳入第一例病例,截至2021年10月,共计入组81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盲视下房角分离术者为A组(20眼),其中男性8例(8眼)、女性12例(12眼),年龄59-73岁,平均(67.30±3.87)岁;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直视下房角分离联合前房注射0.5mg曲安奈德者为B组(21眼),其中男性8例(8眼)、女性13例(13眼),年龄55-78岁,平均(67.38±5.64)岁;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直视下房角分离联合前房注射1.0mg曲安奈德者为C组(20眼),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13例(13眼),年龄58-79岁,平均(67.75±5.40)岁;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直视下房角分离联合前房注射1.5mg曲安奈德者为D组(20眼),其中男性10例(10眼)、女性10例(10眼),年龄58-79岁,平均(67.8±5.77)岁。术前A组、B组、C组及D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视力、眼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统计学分析: 

(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前各组患者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患者视力均低于B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CD组患者视力略高于A组,略低于B组,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患者各个时间点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视力组间及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

(2)术后眼压:术前各组患者眼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患者眼压均高于B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B组眼压与C、D组无明显差异,术后1月及3月,B组患者眼压低于C组及D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眼压时间及组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

(3)术后前房细胞计数:术后1天、3天、1周各组患者前房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且B、C及D组患者前房细胞计数均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1天及3天B组患者前房细胞计数优于D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术后房水闪辉分级  术后1天、3天、1周各组患者房闪分级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且B组患者房闪分级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C、D组患者房闪分级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及3月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